为全面贯彻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任务,深化长三角地区教育合作与交流,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改革与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上海市教委启动了“探索区域教育协作新机制试验(长三角教育协作发展)项目”,鼓励高校进行长三角教育协作项目建设,尤其重点鼓励某教育领域交流协作体制机制的构建与不断深化。做为上海市特色(示范)高职院校,我校护理专业为上海地区唯一的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点,专业实力雄厚,已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与品牌。自2016年以来,我校护理专业已连续三年成功申报长三角教育协作机制建设项目,区域协作机制的探索不断深化、体系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不断深化的机制建设
我校护理专业的长三角教育协作项目建设,2016年为《探索区域教育协作新机制试验(长三角联动、教育对口支援)——发挥特色校示范辐射功能,协同兄弟院校共同发展》,主要内容是在与浙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实施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协同江苏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学生和教师交流合作机制;2017年为《高等护理职业教育课程联盟长三角协作组建设》,主要内容是依托高等护理职业教育课程联盟长三角地区协作组,形成课程相通、学分互认的长三角地区高等护理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体系;2018年为《高等护理长三角协作组国际养老护理教育建设》,主要内容为牵头搭建长三角区域护理界与日本老年福祉教育协会之间的桥梁,引入日本成熟的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和老年护理实训设备,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老年医养结合的优秀护理人才。
1. 由点及面,不断扩展的平台
(1)参与成员的扩展
我校护理专业自2014年起,即与浙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接受对方十名左右优秀学生一个学期的插班学习,完全融入思博的学习生活。2016年,学校进一步与江苏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学生和教师交流合作机制,进行学生交流、教师联合培训及学术会议交流等。2016年初高等护理职业教育课程联盟长三角协作组成立,由上海、江苏、浙江等12所院校组成。2017年11月,高等护理职业教育课程联盟第三次扩大会议暨长三角协作组会议在上海松江举行,17所护理院校和机构代表60余人出席了会议。从一对一、一对二到多成员可以不断交互的协作组的成立,长三角区域护理界实现了真正的汇聚,平台的扩展产生了质的飞跃。
(2) 平台类型的扩展
我校与浙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关系主要在于学生交流,与江苏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协作,包括了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的交流合作机制。高等护理职业教育课程联盟长三角协作组的成立,标志着协作平台从线下运行拓展到了线上模式,也使得长三角协作组的经验、成果有可能通过网络无限复制,从而在长三角甚至更大范围内发挥更好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护理学院循证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美国高级循证护理培训班”、与日本老年福祉教育协会的合作以及中欧调优项目成果的引入等,进一步使协作平台走向国际化,让国际成熟的、前沿的护理标准、技术、理念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促进中国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
2. 从送出去到共同参与,不断深化的内涵
学习交流,把成熟的、有效的经验传播开去以影响更多个体,从而实现整体的进步,这是对于示范引领作用的通常理解。本项目前期的学生交流、教师联合培养等,也主要是遵循这一模式,通过学生的插班学习和教师的短期、长期交流,让学校已经成熟的模式、经验被更多院校复制和使用,从而带动对方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
自课程联盟及国际化平台搭建以来,校际协作则从单方面的学习更多转向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优质项目的共同完成等。比如课程联盟中优质课程的建设、美国高级循证护理培训班的开班、日本养老护理与长三角区域护理界的合作等,在我校的牵头、推动下,成员们共同讨论、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在共同完成任务、共同受益的过程中体现引领作用,从而真正实现区域协作发展。
二、丰硕的成果
1. 外省学生交流培养的长效机制
学生的交流培养,是本项目的重要内容。2014年3月,浙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首次选拔9名品学兼优的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到我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访学交流活动,到本年度已经第五期的访学交流。学生们以“插班留学”的形式进入我校护理专业交流学习,参与所有的课程学习和社团活动。合作院校签订“学生交流访学协议书”,双方学校存有学分互认体系。目前,通过中期座谈会及学习结束后的综合反馈,无论是在理论学习、实训操作方面还是社团活动业余生活方面,该项目都收效显著。接下来,学校将拓展合作院校和合作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交流培养。
2. 教师的培养与提升
护理教育要发展,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学校为长三角地区护理教师的协作培养搭建了多重平台。(1)教师联合培训。学校与合作院校已经初步达成协议,两校将通过短期交流学习和长期进修,以座谈会、教研室活动、旁听课程、与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实训、社团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2)网络课程平台。高等护理职业教育课程联盟的成立,联合了长三角地区的大批院校,行业联盟机制的建立,为教师们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优质课程的建设,其实也是优秀教师的遴选过程,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极大促进作用。(3)美国高级循证护理培训班。在我校牵头组组下,美国高级循证护理培训班在上海开班,这是美国护理类证书培训项目首次落户上海,也意味着教师在国内获取国际证书的能力提升机制的建立。随着协作机制的深入发展,更多的教师发展机会将在不同平台展开。
3. 课程联盟的建立
2016年4月,“高等护理职业教育课程联盟”成立大会在思博学院举行。联盟的成立,联合了长三角地区的大批院校,旨在通过行业联盟机制,汇集成员单位的优势、建设优质课程、遴选优秀教师、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完善智慧教育体系,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促进、整体提升。同时,推动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实现高校间的优势互补,提升高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国护理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护理信息化水平。2017年12月,高等护理职业教育课程联盟网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成效将在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进一步显现。
4.美国高级循证护理培训班
受循证医学影响,过去几十年护理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循证护理已经成为国际护理发展的趋势之一。在我校的牵头组织下,2016年11月,美国高级循证护理培训班在上海开班,来自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23位护理骨干以及护理院校专业教师接受了培训。2017年12月,第二期美国高级循证护理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20余家医院及医学护理类院校的46位护理骨干和院校教师参加了培训。培训班引入了循证医学的国际先进理念和实用护理技巧,是美国护理类证书培训项目首次落户上海。该班的开设,为长三角地区教师的职业技能发展和护理人才培养搭建了国际化的平台。
5.国际标准与理念的引入
我校长三角护理专业协作机制的探索,除了三省一市成员间的协作,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引入国际标准与理念。
(1)美国高级循证护理培训班的开设,主要在于引入美国循证护理理念,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最佳护理行为,实施全面护理质量改进程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作为第二期“中欧调优联合项目”护理专业项目负责单位,我校通过引入国际护士执业水平标准(ISPN)和欧盟通用能力31条,注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在核心技能上又满足中国本土护理专业考证的要求,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搭建多途径平台。(3)在养老护理上,牵头搭建长三角地区与日本老年福祉教育协会之间的桥梁,引入日本成熟的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和老年护理实训设备,结合目前中国社会的迫切需求,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老年医养结合的护理人才。
这些培训、标准、理念的引入,将促进长三角地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推动长三角地区护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三、经验与思考
(1)项目设计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教育协作机制的探索,有着国家和地区不同层面的统筹与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考虑项目设计和我们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基本前提。(2)项目建设要有整体的思考。项目不是孤立的一件事,而应当结合专业发展,有计划的、成体系的展开,连续开展的项目更利于积累成果。(3)项目最终要服务于专业。专业为项目之源,专业建设是项目建设的依托,也是项目建设的宗旨所在。我校护理专业长三角协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其跟本目的正在于促进自身专业建设的同时,带动和引领长三角地区护理专业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养。
通过持续的项目建设,我校护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卓有成效,思博护理的优质品牌已经形成;与三省一市地区其他院校的紧密合作,将对长三角地区护理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产生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我校将在国际标准的引入、养老护理的发展等方面再做探索,为长三角地区护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